中山兩會?前奏|市政協文史委:全方位助推高水平文化興城建設
發(fā)布時間:2024-01-28 來源:中山+

2023年,市政協文史委統(tǒng)籌推進以文化人、存史資政各項協商履職工作,重點圍繞加強香山歷史文化傳承保護、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等方面建言資政,特別是推動中山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高水平規(guī)劃、高效率推進香山古城保護活化工作,以及助推創(chuàng)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等,貢獻了重要的“政協力量”。

市民在紫馬嶺公園香山書房閱讀。記者 余兆宇 攝

助推香山古城重現活力

作為中山首條乃至全國首批商業(yè)步行街,孫文西路見證了香山鐵城拆建、近代西風東漸以及現代商業(yè)沉浮的歷史變遷。以其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街區(qū),既是幾代中山人共有的精神原鄉(xiāng),也是南粵乃至中國近代化進程的縮影。今天,如何活化好孫文西歷史文化街區(qū)人文資源、建設好香山古城項目,關乎中山“文化興城”這篇大文章的脈絡和深度。

2023年3月,市政協文化文史委組織委員赴安徽考察歷史文化名城、古城,課題組以古街古鎮(zhèn)古村古城等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活化和利用為切入,結合中山市文旅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深入研討,形成調研報告《關于在“香山古城”建設中加強孫文西路歷史文化街區(qū)的保護、活化與利用的建議》;同年4月,政協以常委會專題協商議政的形式,就“加強孫文西路歷史文化街區(qū)的保護、活化和利用”邀請到市相關職能單位負責人、文化領域專家學者與政協委員、課題組成員等,從意義、現狀、問題以及對策建議等維度進行了協商議政。市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鎮(zhèn)街在回應發(fā)言中表示,我市將高質量、高標準推進以孫文西歷史文化街區(qū)為核心的香山古城規(guī)劃與建設。

2023年國慶假期期間,干凈整潔的步行街。記者 黃藝杰 攝

2023年下半年,市政協文史委還調研起草關于在香山古城片區(qū)選址建設粵菜(香山)博物館的建議;前往貴州六盤水水城古鎮(zhèn),了解水城古鎮(zhèn)如何有效盤活閑置資源,讓主客共享的多元化旅游商業(yè)業(yè)態(tài)集群成為古鎮(zhèn)新名片;赴新疆喀什等地開展“關于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學習調研,并將建議形成主題報告。

市政協有關負責人表示,保護活化香山古城,既要保留歷史記憶,展現各時期歷史文化積淀,又要注重融入現代時尚元素,讓古城重現活力。市政協將持續(xù)發(fā)力,久久為功,不斷加快推進香山古城建設,展示孫文西路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新活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qū)人文新地標,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增強人民的文化自信、自強和自覺。

助力文化惠民工程創(chuàng)新實施

近兩年來,香山書房如草木逢春風,蔓蔓日茂。截至目前,中山共有106家香山書房分布于城市公園、社區(qū)、學校、商圈等人流密集處,共同閃爍著新型文化空間的點點光芒。作為一件應運而生的新事物,香山書房在形制和數量上已經獲得明顯優(yōu)勢,如何提升書房的內涵價值、鼓勵機制創(chuàng)新、吸引社會力量共建共享等議題,成為香山書房“后半篇文章”的要義。

位于紫馬嶺公園的香山書房。記者 余兆宇 攝

市政協文史委組織委員實地考察香山書房建設運營管理情況,從多元運營、智能管理、品牌宣傳、資源統(tǒng)籌等方面開展研討,參與《中山市“香山書房”建設和管理導則》等一攬子政策文件起草工作,在政策導向和頂層設計上為書房建設把好關、定好位。同時,市政協文史委還致力于指導打造特色鮮明的主題書房,深入挖掘本土歷史文化內涵,如沙涌學校(舊址)華僑文化主題香山書房、里溪村紅色文化主題香山書房、安堂社區(qū)嶺南民居主題香山書房、金鐘湖公園香山書房等一批展示和弘揚“香山文化”的主題書房,使香山書房成為展示香山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2023年,逢紫馬嶺公園建園30周年之際,市政協文史委組織委員多次前往紫馬嶺公園并與相關單位座談調研,建議將文化元素融入紫馬嶺公園的二期改造工程。委員們提出,紫馬嶺公園可圍繞粵劇文化進行提升,形成粵劇藝術教育、演出、文博、圖書館、文創(chuàng)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tài)文化公園,成為中山市一張嶄新的文化名片。


編輯 侯海影?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吳森林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