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90年以來,市公安消防支隊屬下的5個公安現役消防中隊先后與駐地的8個學校結成警民共建文明“對子”。從那以后,消防官兵和民警們就一直以火熱的心掛著這些孩子們。
手把手的教育:調皮學生走上正道
在與駐地學校的共建文明活動中,市消防支隊充分發(fā)揮紀律部隊的政治作風、人員素質等優(yōu)勢,通過定期不定期開展軍事訓練、請學生到部隊參觀、派出優(yōu)秀干部擔任義務輔導員等形式,在學生當中開展政治教育活動,收到了較為明顯的效果。今年1月份,消防市區(qū)一中隊接到了該中隊共建單位石岐職中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請求:到學校去為一些平時不修邊幅、吊兒郎當的學生進行作風和紀律教育,幫助他們“改邪歸正”。中隊領導研究討論之后,組成一個10多人的小組,來到學校。幾個會理發(fā)的戰(zhàn)士首先給這些學生“從頭做起”,理了一個干凈利落、大方得體的頭發(fā)。緊接著,戰(zhàn)士們把這些學生集中起來開展軍訓,中隊干部也到學校給他們上紀律教育課。不久,學生們就被鐵一般的部隊紀律和春風般的教育關愛感化了,紛紛改掉了不良的習慣,走上了健康文明的生活道路。
據不完全統計,1990年以來,5個中隊共為8所學校開展軍訓90多次,出動官兵和民警500余人次,受訓學生近10萬人;舉辦各種形式的政治教育活動380多次,參與學生8.3萬余人次。
心貼心的關愛:貧困孩子卸下包袱
如果說,對學生們“教之以理”更多的是一種外在的較為表面的行為,捐資助學,幫助共建學校的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則是消防官兵和民警們發(fā)自內心的愿望和行動。
消防市區(qū)二中隊與北區(qū)中學是共建文明“對子”。今年初,中隊領導了解到學校有一批家境貧困、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單靠學校一方面的力量很難保證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得知情況后,中隊指導員朱晨光坐不住了。朱指導員同樣出身貧寒,在消防市區(qū)一中隊服役期間考上軍校后,共建單位石岐職中的老師經常對他伸出援助之手,資助他完成了學業(yè)。這一經歷使他對學校的貧困學生有著更為深切的同情,他決定像當初別人資助自己那樣盡力資助這些孩子。他的想法首先得到了副中隊長劉勇的支持,兩位領導在中隊大會上又動員全體官兵和民警一起參與這個愛心行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響應。經過有關部門的牽線搭橋,他們從今年開始“結對子”,資助學校初一年級的陳少濱、陳麗萍和初二年級的盧燕梅3位同學,其中朱晨光和劉勇各資助1名,其他官兵民警共同資助1名。中隊領導表示,以后不管調到哪里、轉業(yè)到哪里,他們都會一直資助下去;不管中隊的領導怎么變換,中隊愛心助學的接力棒都會傳下去?;鹁骈_發(fā)區(qū)第五小學的楊家玲同學自從幾年前父親去世后,她上學就成了家里一個沉重的負擔。開發(fā)區(qū)消防中隊的官兵們及時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與她的家庭簽訂了助學協議,全體官兵將承擔起她初中畢業(yè)前的學雜費及生活費。
愛心助學的事情,在消防官兵和民警看來是那么平常,平常得讓他們覺得不愿多講。其實說起這些比他們小不了多少的學生們,官兵和民警們都是感情多于話語。他們把火場上的叱咤風云化為殷殷愛心,如甘霖般滋潤著莘莘學子的心田。
黃忠 王小波 |
發(fā)布日期:2002年06月26日
|
【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