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宣布進軍手游業(yè),有些日子了。馬云畢竟是大人物,重要的言論都有記錄,你可以搜到這件事:2010年6月,馬云向溫家寶匯報中表示:“我們堅定地認為游戲不能改變中國,中國本來就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都玩游戲的話,國家將來怎么辦?所以游戲我們一分錢也不投。”據稱,馬云還曾表態(tài):“餓死不做游戲。” 時間過去不到四年,馬云不僅沒餓死,還更加賺錢了,卻反悔要去做游戲。寫這篇文章,沒有嘲諷馬云的意思,而是想說:為什么商人比較容易不怕嘲諷,迅速改變觀點? 馬云多半改變了觀點,認為游戲和網購一樣,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提供好的游戲也像提供好的網購平臺一樣,將會帶來足夠誘人的利潤。正是逐利讓馬云不怕丟臉食言。這對愛玩游戲的人來說,是件好事,競爭加劇,將會有更多、更便宜、更好玩的游戲。 其實,改變一個錯誤的想法,不是什么丟臉的事情。但是許多人情感上不這么認為,一個人接受了偏見,可能終生不會改。別以為事實與邏輯天下無敵,它們往往贏不了情緒。新知識的普及是因為老人死光了,這個結論更加洞悉人性的弱點。馬云短期內否定自己,不把自己三年多前的游戲觀保留到葬禮,反而是戰(zhàn)勝了自身弱點的行為。 市場中,人人逐利。這點讓不少人害怕,尤其接受了某些教科書里“資本主義萬惡觀”的人。人人逐利的市場,它的好處是:一個人的某個觀念驅動的某個行為,它像體育比賽一樣,能很快見分曉,盈利就是勝利,虧損就是失敗,固執(zhí)的人,虧一次不認輸,最后虧光了,也不得不離場。市場并非假設“人人理性,人的每一個行為都理性”,它的參與者是人,帶有人的各種弱點:自大、短視、愚蠢、非理性、不守信、懦弱……只是有這些弱點的人,他們終究要輸光資本,那些理性者逐漸積累了資本,力量越來越大,依靠他們,不停產生更好的商品與服務。 人類的進步,是通過不停試錯完成的。因為無法排除所有的非確定因素,市場的每一次投資,都是試錯。盈虧的數字冷酷無情,所有的參與者都無法忽視,承認和修正讓自己虧本的錯誤,才能避免痛苦。你不難碰到聊天時滿嘴跑火車的商人,可一回到生意話題,就像換了一個人,力求精確,這得感謝盈虧標準壓制住他本性中的非理性,迫使他在市場中變成一個理性人。 馬云在2010年6月,對游戲的觀點是幼稚而非理性的,現(xiàn)在,連上海自貿區(qū)里游戲機都準備開禁,他不修正觀點,改變行為,只能坐視游戲這塊利潤由他人蠶食,為了一點面子,損失得未免過多,而且世事難料,說不定競爭對手就用游戲撬動自己的地盤呢? 如果馬云是教主,是大學教授,是官員,是粗暴的家長,是抒情詩人,他都沒有強烈的動力去否定自己的錯誤,讓別人嘲笑自己不守諾言,這樣只有面子的損失而并無實際收益。這也可以解釋那些看起來不堪一擊的錯誤觀念可以長達數百年流行在課堂與媒體里。 還好馬云是商人,不愿為錯誤付太大的成本。想經商的人多,商人多的地方,一定趨向于富裕、繁榮、文明、理性,因為商人的糾錯能力比較強,市場經濟的糾錯能力最強。
|